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童世明:用一场151的血战,在千里之外建起一座城

发布日期:2025-09-11 03:46点击次数:184

江苏盐城有个叫“世明”的村子。

村里还有世明港、世明小学。

这听起来很正常,直到你发现,童世明,这个名字的主人,是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他的老家,在千里之外的信阳商城县,大别山深处。

一个河南人,怎么成了江苏一个村庄的图腾?

88岁的老校长陆凤珮,站在这片土地上,指着村里的纪念碑,眼角颤动。他一辈子都在回答这个问题:“没有他,就没今天的世明村!”

他口中的“他”,就是童世明。

他说的“今天”,是用一场81年前的血战换来的。

这个故事的奇点,要从1943年春天的一场遭遇战说起。

当时,日军重兵“扫荡”盐阜地区,气焰嚣张。3月19日,600多名日军沿着废黄河,直扑新四军二十二团的驻地阜宁单家港。

一场硬仗,避无可避。

指挥官,正是时任二十二团副团长的童世明。

他选择的战场,是废黄河的堤坝,一个天然的制高点。工事筑好,枪口向下,就等敌人进入死亡陷阱。

日军的冲锋一次次被打退,恼羞成怒之下,开始玩迂回,企图包抄后路。

真正的考验来了。

童世明必须指挥部队安全撤退,同时还要掩护老百姓转移。这意味着,他和他最精锐的部队,必须成为最后的屏障,成为靶子。

子弹,就是这时候击中他的。

这位年仅31岁的指挥员,最终因伤势过重牺牲。

战斗结束,清点战果。

这场单家港阻击战,新四军以牺牲23人的代价,击毙日伪军超过340人。

敌我伤亡比,接近15:1。

这是什么概念?在那个武器装备极其悬殊的年代,这是一场近乎于奇迹的胜利,是盐阜抗日战场上歼敌最多的一场战斗。

童世明和他的22名战友,用生命为这片土地打出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尊严。

阜宁的老百姓,记住了这份恩情。

他们用最朴素,也最极致的方式来报答。

战后,当地政府做了一个决定:将英雄牺牲地附近的高庄村,改名为“世明村”。

旁边的单家港,改名“世明港”。

村里的小学,改名“世明小学”。

“世明”,这个来自河南大别山的名字,从此像一颗钉子,深深楔入了江苏这片水乡的土地,成了一个永久的地标,一个精神符号。

一个人的名字,成了一群人的家乡。

这背后,是一场跨越千里的精神征服。

童世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原点,在河南商城。那是一片红色沃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

他原名不叫童世明,叫童锡福。

1929年,17岁的他投身革命,1930年入党,跟着红军在大别山里打游击,反“围剿”,从一个普通战士,硬生生把自己锤炼成了一个优秀的指挥员。

他的名字,是徐向前总指挥给改的。

徐向前说:“童锡福,绕口不响亮。共产党人干革命,为的是世界光明,你就叫童世明吧!”

“为世界光明”,这个名字,从此定义了他的一生。

他跟着红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长征,在平型关痛击日寇,南下开辟根据地。这个大别山里走出来的年轻人,心里装着整个中国的战局。

他很少跟家里提自己的事。1941年,他已经是新四军的副团长,但在家信里,他只说自己是个连长。

牺牲的消息传回商城老家,父母悲痛万分,但也为儿子感到骄傲。

他的儿子童一本,对父亲的记忆是模糊的,因为父亲牺牲时,他还太小。

他的认知,完全来自于祖辈的讲述,和家里那张珍藏的烈士证书。

一个英雄的形象,就这样通过最原始的口述,在一代代人心里刻下了烙印。

一边是河南商城,英雄的出发地,精神的源头。

一边是江苏阜宁,英雄的牺牲地,精神的丰碑。

千里之遥,被一个叫“童世明”的英雄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直到今天,这个连接依然在被不断加固。

不久前,河南商城县的融媒体中心,组织了一个团队,专程赶赴江苏阜宁的世明村。

他们要去拍摄一部关于童世明的纪录片。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采访,这更像是一场寻根。他们要去英雄用生命换来的“精神领地”上,采集最鲜活的史料,去亲眼看看,家乡的英雄,是如何在异乡被铭记了整整81年。

他们要把这个故事带回商城,告诉家乡的孩子们,你们的一位前辈,曾在千里之外打过怎样一场硬仗,又赢得了何等荣耀。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一个名字,如果用鲜血和信仰浇筑,就能成为一片不会消失的领土。

这片领土,跨越山海,也跨越生死。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