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台海震撼!英国老舰遭遇武直-10“模拟打击”,中方精准控场显实力

发布日期:2025-10-10 18:32点击次数:183

9月12日,台湾海峡。英国“里士满”号护卫舰和美国“希金斯”号驱逐舰一起过航。到了9月29日,《泰晤士报》披露细节:那天不是“风平浪静”,中方全程跟踪监视。报道里点名了武直-10直升机,英方军官说有“被瞄准”的感觉。事情拖了快20天才曝光,分量不轻。

《泰晤士报》用了一个说法:constructive kills。直译拗口,翻成“模拟打击”更贴切。意思是完整跑完攻击流程,但不按发射键。英方还补充了动作细节:爬高、拉开、五十度转向、沿着攻击航线切入。按英海军的训练标准,这一套走完就判定“命中”。

为什么用武直-10?道理很直白。直升机低空贴近,盯船更细,既能表态,也不把火点太高。靠得近,还能看清对方雷达是不是开机,甲板有没有起降准备。既示警,也采样。

台海周边出现武直-10并不稀奇。东部战区过去发过多段巡逻画面。英媒这次写到高度从1400米压到300米,然后在千米内长时间盘旋。这些都是近距观察的常用动作。目的就是把目标“盯死”,看你怎么反应。

英军有军官说这“不算暴力”,相信“不会真发射导弹”。这话听着轻松,但也透出一种默认:对方在按自己的节奏办事。同样,中方没有越线的描述也在文内出现。说明那天的控场是可控的,但力度够到位。

把镜头拉回到8月。英国防大臣希利在公开发言里强调,英国对“航行自由”和印太稳定有直接利益。9月的台海过航就是落地动作之一。路线清楚:给美国打下手,同时在亚洲露个脸。

问题在于,皇家海军这几年手头紧、人手紧,老舰还得硬撑。“里士满”号就是典型。它是23型护卫舰,第七艘,舷号F239,1993年下水,1995年服役。到今年已经三十岁出头。2020年起做升级,但本质是延寿。

再看南海。《泰晤士报》同篇报道还写到,“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过南沙一带时,被中方舰艇全程跟随。英方值更军官的原话是,“他们试着推一推边界,看看能走多远”。随后又补了一句,中方表现“专业”。这两个判断摆一起,意思很明白:有碰、有控。

这种“盯、防、喊话、伴飞伴航”,所有大国海军都在用。只要不进对方领海,谁都拿出本本上的动作。遇到挑衅就加码,遇到收敛就降档。台海如此,南海也一样。节奏在海上电台里听得出来。

英国这次亚太行路程很长。从地中海往东,到东南亚、澳大利亚,再到日本。预计要到12月回到英国。长航期的难点不难想:补给、备件、人员疲劳、舰载机保障。英媒还提到战机曾多次临时备降,细节待官方完整披露。

因为这个,台海那次“模拟打击”就更警醒。漫长航线上,任何一次擦边都可能放大为事故。英方嘴上说“不担心冲突”,但对对方战术的兴趣很真。收集信息,回去改动作,这是部队的常规反应。

对中方来说,做法也稳定:前期发通告,全程有声有画,必要时做动作。目的很实在:划线,传话,留底。多兵种接力还能练队伍。这回是武直-10,下一回可能是固定翼、无人机、驱护舰协同。

英美这类过航,在法律上常拿“公海航行权”说事。中方的回应也有章可循:不进领海就警戒,言语挑衅就加贴身。双方都在挨着红线走路。掰手腕是节奏,失控不是目的。这点从事后各自放出的口径也能看出端倪。

同样需要说一句:英国想借机显示存在,但资源跟不上雄心。老舰延寿,人员紧绷,维护周期被压缩。结果就是,动作更保守,风险更不敢碰。台海和南海,是最不适合出差错的海域之一。

还有一点外界容易忽视。这次英方把细节告诉媒体,本身就是一种释放。既向国内交代“我们来了”,也向对手传达“我们看见了”。也在为下次行动预热,看看对方怎么接球。

夜里,台海风浪不小,“里士满”号甲板上红灯亮着,瞭望手靠在栏杆边,耳机里是延绵不断的无线电呼叫,远处传来直升机桨叶的低沉声。等到下一次雷达屏幕再亮起来,话筒里第一句会是谁先说,航向又会不会先改一点?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