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赖清德跑去看“汉光41号”军演,这次可是把平时藏着掖着的“雄风三型增程版超音速反舰导弹”给亮出来了。台湾媒体那叫一个兴奋啊,直接把这玩意儿吹成了“定海神针”,说什么有了这个,就能“以武拒统”了。
咱们先不说别的,光听这名字就挺唬人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可你要是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从“学徒”到“师傅”的漫长路
说起台湾的导弹技术,那可真是一部“山寨史”。70年代那会儿,解放军的旅大级导弹驱逐舰把台湾海军吓得够呛,人家那大炮加导弹的配置,确实挺唬人的。
台湾军方一看不行啊,得想办法应对。可自己又没技术,怎么办?找以色列买技术呗。就这样,从以色列那儿搞来了“迦伯列”反舰导弹的技术,山寨出了第一代“雄风一型”,射程38公里,主要装在锦江级巡逻舰上。
说白了,这就是个“代工厂”的活儿,别人提供技术,自己负责组装。
到了80年代,台湾又盯上了美国的“鱼叉”导弹。这回学聪明了,不是简单的山寨,还加了点自己的“创新”——搞了个复合制导,飞行模式也弄了两种。这就是“雄风二型”,射程提升到130公里。
不过说实话,这点射程在今天看来,也就是个“近视眼”的水平。
“雄风三型”的野心与现实
90年代,解放军开始装备052型驱逐舰,还要从俄罗斯买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台湾一看,这下真急了,得搞个超音速的才行。
2004年,“雄风三型”终于搞出来了,2007年在“双十”阅兵上首次亮相。这家伙长5.6米,重1470千克,最大速度超过2马赫,射程150公里。
听起来不错吧?可你要跟解放军的鹰击-12一比较,立马就原形毕露了。人家鹰击-12长6.3米,重2250千克,最大射程500公里,末端速度能达到4马赫。
这差距,用东北话说就是“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台媒的“井底之蛙”心态
最有意思的是,台湾媒体把这个“雄风三型”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全球最强”。你说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真要说“全球最强”,那得是大陆的东风-26B反舰弹道导弹,速度5马赫以上,射程2000公里以上,能在航母防御圈外就把目标给解决了。
雄风三型在人家面前,就像是“小米加步枪”对“飞机大炮”,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
更搞笑的是,这个被吹成“航母杀手”的导弹,竟然在测试时误击了一艘台湾渔船,从此就有了“渔船杀手”的外号。这打脸打得,啪啪响啊。
增程版的“画饼充饥”
眼看着“雄风三型”越来越不够看,台湾从2016年开始搞增程版。2020年测试完成,号称速度超过3马赫,射程超过400公里。
台湾媒体又开始吹了,说这回真的能封锁整个福建沿海,从浙江到广东的所有港口都在射程内。
可问题是,光有射程还不够,你得能打得中才行啊。解放军的防空系统可不是吃素的,新款的1130近防炮,射速超过11000发/分钟,专门对付这种超音速目标。海红旗-10防空导弹更厉害,单发命中率超过85%,能连续拦截8-24个目标。
现实很残酷
咱们算笔账就明白了。台军要想突破解放军的防空网,至少得一次性发射100枚以上的导弹才有可能。可这需要至少50辆导弹发射车同时行动。
你想想,50辆导弹发射车在那儿排队放烟花,目标能不明显吗?解放军的卫星、侦察机、无人机早就盯着呢。到时候巡飞弹一轮打击下来,这50辆车能剩几辆还真不好说。
美国的“口是心非”
“台独”势力最后的指望,就是美国能在关键时刻出兵救场。可现在美国自己都心虚了。
为啥?因为大陆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越来越完善了。美国航母敢靠近?东风-26B、东风-21D这些“航母杀手”可不是开玩笑的。
美国人又不傻,为了台湾把自己的航母搭进去,那买卖划算吗?
写在最后的话
说到底,“雄风三型”就是个给赖清德等人壮胆的道具。在真正的军事较量面前,这点家底儿根本不够看。
台湾那些所谓的“自研武器”,连大陆的出口型武器都比不过。IDF“经国”号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不到13吨,光是枭龙Block3都能稳稳压制它。
时间越往后拖,两岸军事实力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等到美国彻底没了插手的勇气,“台独”势力的末日也就到了。
“雄风”导弹救不了“台独”,美国也救不了“台独”。早点回头是岸,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你觉得台湾这些武器真的能起到威慑作用吗?还是说这只是一场“自我安慰”的表演?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你是否曾为挑选一款既实用又彰显品味的钱包而纠结?市面上的钱包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兼...
#搜索话题全勤挑战赛7月# 低马尾的慵懒心机:基础款也能变高级 针对赶时间的上班...
第九章 仇恨拉满 生死门,山门前,人声鼎沸。 “居然还有人迎接?”周奇好奇道。 ...
#搜索话题全勤挑战赛7月# 黄金工艺的科技跃迁:从平面压铸到立体电镀 开篇对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