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四川热议:成都绵阳南充三县,未来十年为何或将退出县舞台?

发布日期:2025-07-29 22:23点击次数:119

记得去年秋天去金堂看沱江晚霞,朋友指着对岸那片灯火通明的产业园感叹:“十年前这儿还是大片农田呢!”这话倒让我想起最近网上热议的四川县域发展新动向。有个说法在规划圈里传得挺热闹——未来十年,可能有三个县会迎来重大转折。当然这事儿谁也说不准,只是大家茶余饭后聊聊的可能性罢了。

要说四川这地方,真是老天爷赏饭吃。四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着九千多万人,光是去年GDP就冲破了六万亿大关。前阵子去绵阳科技城参观,满眼都是电子信息的招牌,听讲解员说全省五大支柱产业加起来有四万亿规模,我手机里拍的工业机器人流水线视频,到现在还时不时翻出来给外地朋友显摆。

咱们先说说金堂吧。那次看晚霞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朋友带我爬上云顶山俯瞰县城,沱江像条金腰带穿过城区。“瞧见没?”他指着淮州新城那片厂房,“去年光规上企业就新增了二十多家。”后来查资料才发现,这座成都东大门的县城去年GDP飙到650亿,增速高达8.1%。有回打车时听司机师傅抱怨:“现在金堂的楼盘广告都打着‘半小时直达天府广场’的标语了。”倒让我琢磨着,要是真能融入主城区,龙泉山那边的产业走廊怕是要大变样。

去年春节在三台县吃到的麦冬炖鸡还让人念念不忘。饭桌上当地亲戚掰着手指算账:“我们三台94万人,比绵阳某些区还多哩!”这话倒不假,后来看报道说这个百万人口大县去年GDP冲到530亿,在西部百强县榜单上排36位。最有意思的是参观麦冬基地时,技术员指着自动化烘干线说:“科技城的企业帮我们改造的生产线,效率翻了三倍。”要是真能实现产业协作,说不定下次去就能看到“西部硅谷”的牌子插在涪江边上了。

南充的丝绸博物馆让我大开眼界。当解说员指着“绸都”牌匾说起南部县时,我完全没想到这个县城藏着142家规上企业。后来在茶楼里遇到位老纺织工,他握着茶杯感慨:“现在年轻人嫌织锦累,都跑去工业园造汽车零件了。”查数据才惊觉这个小县城工业增加值突破123亿。要是城市发展往北走,嘉陵江畔的丝绸老厂遇上现代产业园,那画面想想还挺带感。

坊间有种说法,说撤县设区就像给树苗换盆。金堂这棵苗栽在成都东进的花园里,枝叶都探到龙泉山那头去了;三台这株和绵阳科技城的葡萄架挨得近,藤蔓早就缠在一起;至于南部县,分明已经在南充北扩的苗圃里生了根。不过话说回来,换盆这事儿急不得,得看根系够不够壮实。

我倒想起在省规划院工作的同学酒后吐真言:“这些猜测都是纸上谈兵,关键看老百姓的菜篮子和钱袋子。”这话实在。就像金堂夜市里卖蛋烘糕的大姐说的:“管他县还是区,只要城管不掀我摊子,娃娃上学近点儿就成。”去年在南部县工业园区遇见个返乡青年说得更直白:“县城变市区?先把我们镇到园区的公交线开到晚上十点再说吧!”

有回和成都的社区书记聊天,他指着墙上地图叹气:“你们总说资源整合,可我们街道接不住金堂转来的民生诉求啊。”这话点醒了我——行政区划调整就像拼乐高,不是换个包装盒就能成新模型。记得绵阳某开发区的干部倒过苦水:“突然划进来几十万人,我的KPI考核表都得重做。”这些基层的牢骚话,可能比规划图纸更能说明问题。

说到底,人们期待的不是换个名头,而是家门口的马路少几个坑,孩子能多两所好学校。就像三台那位种麦冬的老农说的:“叫我市民还是农民不重要,重要的是合作社明年能不能多收三毛钱一斤。”当金堂的建筑砂石垒成商品楼,三台的麦冬装进智能工厂的流水线,南部的生丝织进新能源汽车内饰时,那些红头文件上的字眼,自然就落到实处方方面面了。

走在天府之国的县域土地上,总觉得每座县城都在跟自己较劲。它们既想留住赶场天的烟火气,又渴望产业园的玻璃幕墙。或许再过十年,当我们开车穿过金堂的淮州新城,漫步在三台的涪江智慧走廊,或者在南部的新能源车间里触摸绸缎般光滑的车漆时,会突然发觉:县城还是那座县城,只是长高了,变壮了,把根须更深地扎进了四川盆地的沃土里。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