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手,就那么举起来了。一只手,挡住了一整条通往加沙的生路。
在联合国安理会那个灯火通明的房间里,空气仿佛都凝固了。14个国家,一个接一个地亮起了赞成,那是一片代表着希望的绿色。国际社会,至少是那里的绝大多数,声音是统一的:停火,立刻,无条件。让食物进去,让药品进去,让人质回家。
草案写得清清楚楚,要求以色列别再设那么多关卡,也要求哈马斯必须放人。多公平,多直接。然而,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最后的那个席位上时,一只手举了起来,投下了否决。一票,就这么一票,那14片绿灯瞬间就失去了所有意义,变成了徒劳的闪烁。又是美国,这已经是第六次了,为了它的盟友以色列,它选择站在全世界的对面。
而这只手的背后是什么?是火,是烧得通红的人道主义灾难。丹麦驻联合国大使克里斯蒂娜・马库斯・拉森,就在投票前,她的声音听起来那么沉重,几乎是在恳求了。她说,加沙的饥荒,这不是什么“预测”,不是什么“警告”,而是“确认”。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这话听着都让人心头发冷。上个月,那些专门监测全球饥饿的组织,用一堆冰冷的数据告诉世界,加沙城和它周围的地方,已经掉进了饥荒的深渊。不是快要,是已经。饥饿的影子还在一点点地、贪婪地吞噬着更多地方。拉森大使说,以色列还在扩大军事行动,这简直是在伤口上撒盐,不,是撒了一把又一把的盐。整个局势已经悬在灾难的边缘了,安理会再不动,就来不及了。
可结果呢?行动,被阻止了。
当然,华盛顿那边,有另一套完全不同的话术。美国众议员摩根·迪安·奥塔格斯,在投票前就把话挑明了。她说,这场战争,从点燃到持续,责任全在哈马斯。在她嘴里,故事是这样的:以色列其实已经同意了停火的条件,是哈马斯不答应。“只要哈马斯放了人质,放下武器,战争今天就能结束。”你看,多简单,一句话,就把责任的球,稳稳地,踢给了巴勒斯坦。这也成了美国那一票否决权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是,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的袭击,是这一切的导火索。但这场持续了快两年的冲突,根据加沙卫生部门的说法,已经带走了超过64000条生命。六万四千,这数字背后,绝大多数,都是跟政治和武器没有半点关系的普通人。
美国自己呢?也乱。它在联合国表现得如此决绝,力保以色列,好像坚不可摧。可就在一个星期前,华盛顿还破天荒地支持了一份声明,谴责对卡塔尔的空袭,虽然那份声明里头,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就是没提以色列的名字。
这种矛盾,这种摇摆,在美国国内更是看得一清二楚。9月18号,一群民主党的参议员,竟然在参议院里搞了个决议草案,想要推动承认巴勒斯坦是一个国家。这想法很大胆,但在特朗普的共和党控制着众议院的情况下,这事儿基本没戏。
但你再去看民意,那就有意思了。民调说,有超过一半,足足58%的美国人,觉得所有联合国成员都应该承认巴勒斯坦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政府往东,民众的想法却在往西。这中间的裂痕,大得有点刺眼。
所以,这盘棋还没下完。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已经放出了风声,说内塔尼亚胡总理下周在联合国大会讲完话,马上,9月29号,就要飞去华盛顿,跟特朗普总统见面。这俩人一见面,天知道又会给这团乱麻添上什么新的死结。
与此同时,有些美国的盟友,看样子是真等不及了。他们打算趁着下周全世界领导人都聚在纽约开会的时候,自己先干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美国这一票否决,看起来是保住了盟友的面子,实际上却把自己推进了一个更深的外交漩涡里。它不仅让加沙的人道危机雪上加霜,也让自己的立场变得越来越孤单。加沙的和平啊,那条路,还是那么长,铺满了荆棘,谁也看不清尽头在哪里。
直播吧7月24日讯荷媒《VL》透露,莱比锡愿意接受对于哈维-西蒙斯的低于7000...
两个月前,国足不敌印度尼西亚,彻底无缘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一直以来,国足都在...
参考来源:《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
直播吧8月4日讯维尼修斯与皇马的续约谈判似乎依旧陷入僵局。前皇马球员阿尔科尔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