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号这天傍晚,全世界的手机屏幕,几乎都被以色列总理办公室的一条短讯给刷爆了。这消息实在有点上头:总理内塔尼亚胡,居然在他飞往美国的专机上,亲自拍板下令空袭也门。
一架本该飞去搞外交的飞机,半道上成了移动指挥部,直接在万米高空按下了开战按钮。这事儿听着就邪门,让人不禁想问:内塔尼亚胡这是唱的哪一出?背后到底有多大的急事,非得这么干?
要把这事儿捋清楚,咱们得把时间往回倒拨几个小时。就在当天凌晨,国防部长卡茨和总参谋长扎米尔,俩人表情严肃地摸黑进了总理官邸。会谈很短,不到一小时,话题就一个:胡塞武装。
这帮在也门的武装力量,今年可没少在红海用无人机搞事情。尤其是9月15号那次,一艘跟以色列沾亲带故的油轮,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要被无人机给“亲”上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扎米尔汇报了“铁穹”系统的升级情况,而卡茨带来的消息更让人头皮发麻:胡塞武装从伊朗手里搞到了一批新导弹。据说,内塔尼亚胡当时把风险和成功率这两个问题翻来覆去地问,那股子焦虑劲儿,隔着墙都能感觉到。没过多久,他的专机就一声不吭地提前俩小时,溜向了纽约。
空中决策的AB面
为啥非得在天上做决定?这恐怕既是军事上的算计,也是政治上的心机。眼下以色列国内正是一锅粥,10月份的议会辩论马上就到,内塔尼亚胡的联合政府本就走在钢丝上,一不留神就得散伙。
任何军事大动作,在国内都可能掀起滔天巨浪。而在与世隔绝的专机里下命令,正好能把所有窥探和干扰挡在外面,既能防止消息走漏,又能保证打击的突然性,一举两得。
飞机爬升到平流层,内塔一胡就通过加密通讯,跟地面的国防部接上了线。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一份由美国盟友火速传来的卫星图像。图像上,也门首都萨那附近的导弹基地,半夜三更的还在那儿瞎折腾,活动得相当不正常。
这下好了,卡茨凌晨的紧急情报被彻底坐实,也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早在9月初,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就放过风,说胡塞武装在满世界找能打到以色列南部的家伙事儿。内塔尼亚胡在飞机上把所有线索串起来一琢磨,决心已定。
他签命令的时候,专机正飞越地中海,时间点也卡得极准。利用时差,此刻的也门正是后半夜,人困马乏,防御最松懈,突袭的效果自然能拉满。
不止是打给胡塞看
9月25日深夜,以色列空军的第一波打击如期而至,精准地砸向了也门西部荷台达省的几个目标。第二天军方大大方方地公布战果,说干掉了3处胡塞武装的导弹库和指挥中心。胡塞那边立马跳脚,放狠话说要让以色列血债血偿。
这次空袭,明面上是教训胡塞,但懂的都懂,这更是做给胡塞背后的大哥伊朗看的。毕竟,内塔尼亚胡这趟美国之行的重头戏,就是在联合国大会上忽悠大家一起制裁伊朗。
在大戏开演前来一出武戏,就是想告诉伊朗:别惹我,我不仅能自己说了算,而且速度快到你反应不过来。这种“外交”和“军事”两条腿走路的玩法,也算是以色列对付胡塞这类非国家对手的新套路了。毕竟,跟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游击队打交道,老一套不管用了。
当然,这种在万米高空遥控战争的做法,也惹来了不少非议。有人质疑这不合规矩,因为以色列法律规定,这么大的军事行动得安全内阁点头才行。但支持者立马搬出了新修订的应急法案,说总理在紧急情况下,有权“先斩后奏”。
谁的拳头硬谁有理
想看懂内塔尼亚胡这场空中豪赌,就必须了解以色列在中东混了几十年的基本逻辑——“丛林法则”。说白了,就是谁的拳头硬,谁说话就大声。这套逻辑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起就刻在骨子里的。
在这片土地上,实力就是唯一的通行证。以色列靠着先进的美式装备和美国老大哥的撑腰,早就养成了“我想打谁就打谁”的脾气。它打服过埃及,打残过叙利亚,连伊朗这种地区强权,很多时候也只能隔空对骂。
就在不久前的9月9日,以色列战机甚至直接飞到卡塔尔首都多哈上空,把正在那儿开会的哈马斯高层给一锅端了。行动代号“烈焰之巅”,F-35等15架战机出动,干掉了包括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在内的5名头目。
要知道,卡塔尔不光是巴以冲突的主要和事佬,还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铁杆盟友之一,美军中央司令部的前进指挥部就设在那儿。可以色列说打就打,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只是表示“非常不满”,那感觉更像是打完人之后帮忙圆个场,根本没想真拦着。
这种无视国际法,把别国主权当空气的做法,让全世界都看清了以色列的行事风格。在它看来,只有绝对的武力,才能换来绝对的安全。所以,当胡塞的导弹威胁近在眼前时,内塔尼亚胡在飞机上按下按钮,也就显得没那么奇怪了。
按钮之后硝烟未散
命令一下,战火一点,但后续的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空袭的消息一出来,国际油价立马抬头,市场开始为红海这条全球航运大动脉的安危捏把汗。而在也门,本就惨不忍睹的人道危机更是雪上加霜。
联合国估计,也门今年需要40亿美元的援助才能勉强度日,这战火一烧,救援物资想进去就更难了。国际社会的反应也挺有意思,美国白宫嘴上说着“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但又马上补了一句呼吁“克制”。而跟胡塞武装打了好几年烂仗的沙特,则选择了意味深长的沉默。这盘中东大棋,每一步都牵着一堆人的利益。
内塔尼亚胡的专机到了美国,他脚不沾地就去见了美国国务卿,聊的还是地区稳定。从专机起飞到导弹落地,现代科技让决策和行动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军事上的雷厉风行,留下的却是需要漫长时间来消化的政治账单和人道代价。
笔者以为
这次专机上的决策,可以说是数字时代领导力的一种极端体现。在5G和卫星通讯满天飞的今天,你在哪儿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拍板。但这也不免让人多想一层:决策越快,是不是意味着误判的风险也越大?
以色列这次搞精准空袭,显然是吸取了2015年沙特联军在也门陷入地面战泥潭的教训,想打个巧仗。但从长远看,光靠炸弹能解决问题吗?历史早就告诉我们,暴力从来就掐不死仇恨的种子,反而会催生出更多的暴力。
说到底,现代战争早就不只是战场上的事了,它是一场融合了外交、科技和心理的全面博弈。但“冤冤相报何时了”这句老话,却从来没有过时。以色列的拳头再硬,也不过是给中东这个火药桶里又添了一把新柴。和平的曙光,在这种以暴制暴的死循环里,变得越来越渺茫。而在这场大国博弈中,最可怜的,永远是那些在帐篷外,拿着破碗等待救济粥的孩子们。
你是否曾为挑选一款既实用又彰显品味的钱包而纠结?市面上的钱包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兼...
#搜索话题全勤挑战赛7月# 低马尾的慵懒心机:基础款也能变高级 针对赶时间的上班...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场明明是士兵拼死抵抗的战斗 却被自家政府当成耻辱来对待 这...
北京时间昨夜今晨,ATP/WTA1000辛辛那提站继续进行。男单赛场:在第三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