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上霸气十足的“小魔王”,曾在训练馆里被骂得躲进器材室痛哭半小时。 2025年多哈世乒赛女单决赛夺冠后,孙颖莎泪洒赛场。 这泪水背后,藏着一位特殊教练:张琴。
01 铁血教练,训练场上的“魔鬼”
2015年,15岁的孙颖莎入选国家乒乓球队二队。 负责她的主管教练张琴,以严厉著称。 训练场上,只要孙颖莎的动作稍有瑕疵,未达到要求,批评便会如疾风骤雨般袭来,声音响彻整个训练馆。 年少的孙颖莎常常被训得抬不起头,自尊心仿佛被击碎。
张琴的训练方法严苛到近乎残酷, 一个发球失误,或是移动步法不到位,她会立刻当众指出,语气严厉。 内向的孙颖莎几度难堪,常常训练一结束就悄悄避开张琴的视线,绕道离开,恨不得立刻躲进宿舍角落。
张琴甚至会在训练中故意制造意外:换球拍、关灯、场边喊话,这一切都是为了磨练孙颖莎的心性。 有次孙颖莎忍不了冲教练吼:“你能不能别老拿我当靶子? ”张琴回敬道:“现在挨不住我骂,以后怎么扛得住全场嘘声? ”
02 严师慈母,训练场外的温柔
尽管训练场上冷峻如霜,但训练之外的张琴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温柔一面。 她深知孙颖莎还只是个未成年的少女,会想家、怕黑、也害怕打雷。
每逢雷雨天气,张琴总会主动把孙颖莎叫到自己房间,轻声安慰,陪她入睡;每当身体不适,第一个想到求助的也是这位严厉又温暖的教练。
有一次孙颖莎突发高烧,意识模糊中直接倒在了张琴的床上,张琴彻夜守候,为她敷毛巾、喂药、量体温,如同亲生母亲般无微不至。
渐渐地,孙颖莎终于理解:那些看似无情的责骂,并非否定,而是希望她变得更强大。 她不再刻意回避张琴,反而开始主动交流心事,分享困惑与喜悦。
03 泪别恩师,国家队里的遗憾
2019年,张琴因家庭原因做出了离开国家队的艰难决定。 当孙颖莎得知这个消息时,情绪彻底失控。
在离队仪式上,孙颖莎哭得不能自已,师徒相拥而泣的画面感动了所有人。她悄悄送了一束花给即将离开的张教练。
那时候她刚在二队待了两年,还没完全懂张教练的脾气,但现在想想,那些被骂哭的时刻,反倒成了她最实在的底子。
张琴的执教生涯充满传奇色彩。 她16岁就入选国家队,与邓亚萍同批训练,曾跻身世界排名第七。 退役后,她将未竟的冠军梦寄托在弟子身上。
04 破茧成蝶,从哭包到冠军
在张琴教练的精心雕琢下,孙颖莎的球技突飞猛进。 2017年1月,她成功升入国家一队。
2017年的国际乒联日本公开赛上,初出茅庐的孙颖莎一鸣惊人,击败世界冠军冯天薇,就此一战成名。
张琴教练那严格的要求,让孙颖莎彻底告别了过去打球时“尽力就好”的佛系心态,转而成为赛场上那只充满斗志、求胜欲爆棚的“小老虎”。
正是张琴教练在训练中的严厉与绝不手软,为孙颖莎铸就了一颗愈挫愈勇、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果敢出手的强大心脏。
05 师恩不忘,跨越时空的情谊
张琴退下来后偶尔还会通过视频指点弟子, 有次孙颖莎赢了比赛发消息给她,那位曾经板着脸的教练只回了一句“下次别让对手听出你喘得那么厉害”。
那语气还是老样子,没变,可里头的那份心思,谁都懂。
如今,张琴在上海体育学院任教,并创办了自己的乒乓球俱乐部,继续为中国乒乓球事业培养新苗。虽然离开了国家队,但张琴始终关注着孙颖莎的每一场比赛。
每当看到爱徒站上领奖台,她都会在社交媒体上送上祝福。 这份跨越时空的师徒情谊,成为中国乒坛最动人的佳话。
06 多哈泪水,成功的背后
2025年多哈世乒赛夺冠后,孙颖莎泪洒赛场。这泪水并非胜利的喜悦,而是巴黎奥运会阴影的终于消散。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中,孙颖莎与世界冠军陈梦对决,最终以2-4憾负,与梦寐以求的大满贯仅一步之遥。 这次失利对她造成巨大冲击。
巴黎奥运失利后,孙颖莎经历身心崩溃,连续作战导致亚锦赛因伤退赛。 她主动休整了1个月,回河北老家,通过品茶、放空沉淀情绪。
分管教练邱贻可告诉她:“明天的太阳比今天大! ”意思是输了球,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 这让孙颖莎重新看待输赢,从长远看,失败积累价值。
多哈的胜利,不仅是比赛的胜利,更是她战胜自我的胜利。 赛后孙颖莎坦言:“巴黎奥运会后内心承受的磨难,终于在赢下这一刻吐出来一些了”。
你是否曾为挑选一款既实用又彰显品味的钱包而纠结?市面上的钱包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兼...
#搜索话题全勤挑战赛7月# 低马尾的慵懒心机:基础款也能变高级 针对赶时间的上班...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场明明是士兵拼死抵抗的战斗 却被自家政府当成耻辱来对待 这...
北京时间昨夜今晨,ATP/WTA1000辛辛那提站继续进行。男单赛场:在第三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