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上海老头82岁还在拍戏,丧妻十年书房一尘不变,女儿在加拿大却从不催他过去,背后的故事或许比你想象的更加动人
早上六点,徐家汇公园还挺冷清的。
有个老头准时出现,穿着洗得快看不出颜色的运动衫。跑得不快,但很稳。偶尔有人认出来,他就点点头,笑一下。
这样的早晨,过了三十年了。
达式常,85岁。邻居老王跟我说:“他这人比我家闹钟都准。”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老王想了想:“可能是习惯吧,或者…别的什么。”
2022年冬天,他在公园里晕倒过一次。低血糖。医生说至少休息一周,结果两天后护士又在晨练时间看见他了。
“运动是我的药。”他这么说。停了停,又补充:“也是责任。”
什么责任呢?他没说清楚。
回到家,书房还是十年前的样子。那支钢笔还在桌上,墙上的画也没换过。王文皓走后,这里基本上就是个博物馆。
女儿达妮在加拿大,每天都要视频通话。有时候她会看到父亲坐在书房里画画,临摹八大山人的那些。她提过整理遗物的事儿,老人摇头:“这些…算了。”
每年清明他会写信。很长的信,聊什么的都有。国际形势,邻居家那只橘猫,最近看的电影,公园里新种的那几棵树。写完就烧掉。
像是在跟谁说话似的。
从2008年开始,云南山区有两个彝族孩子,每个月都能收到钱。汇款单上就写着“普通党员”。有时候会有纸条:“买点肉吃。”
13年后,其中一个孩子李阿依考上大学了,顺着汇款地址找过来。大家才知道这事儿。
老师跟我说,他累计捐了60多万。“但他从来不让宣传,连个名字都不肯留。”
“国家培养了我。”他的理由就这么简单。
现在他眼神不太好了,写字歪歪扭扭的,但还是坚持手写那些鼓励信。
去年《爱情神话》剧组找他演个修鞋匠,就3分钟的戏。他跑到修鞋摊观察了一个礼拜,记了十几页笔记。拍的时候,突然用牙齿咬断了线。
导演挺意外:“那是老手艺人才会的动作。”
片酬全给了青年导演计划。“年轻人要机会。”就这么简单。
他还玩抖音。81岁学视频剪辑,连志愿者小姑娘都觉得厉害。“脑子不用真会生锈。”他说话的时候眼里有光。
去年重阳节发的防跌倒教程,播放量过百万。后来推动了好多社区装扶手。
跟女儿的视频通话是固定节目。达妮想接他去加拿大,被拒绝了。“你们的生活不该围着我转。”
网上有人骂女儿不孝,他难得回应了一次:“孩子不是父母的续集。”
疫情那会儿,女儿寄的保健品他都送养老院了,还附纸条:“我身体还行,给更需要的人。”
社区里有纠纷,经常找他调解。去年两家人为了空调外机的事儿吵架,他模仿《人到中年》里的台词:“远亲不如近邻,咱们都演好自己这个角色。”
后来两家和好了。
“舞台上的戏是假的,生活里的戏得唱圆满。”这话他说过好几次。
有保健品公司想花百万请他代言,当场被拒绝。他还录视频提醒老人:“长寿哪有什么秘诀,就是堂堂正正做人。”
对方威胁要告他,他笑了:“我演过法官,知道法律站哪边。”
去年他去公证处办遗体捐献。公证员说,他签字的时候手有点抖,但很坚定。“最后一场戏,总得演好。”
女儿哭了很久,但最后还是支持了。
现在的达式常,还是每天六点出现在公园里。路过的人可能会想,这老人孤独吗?
我觉得答案藏在那些稳稳的脚步里,藏在书房里那支没动过的钢笔里,藏在每一封歪歪扭扭的手写信里。
孤独这事儿,从来不是一个人过日子那么简单。
有的人活着,就自带光芒。至于这光从哪儿来的…
算了,不说了。
你是否曾为挑选一款既实用又彰显品味的钱包而纠结?市面上的钱包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兼...
#搜索话题全勤挑战赛7月# 低马尾的慵懒心机:基础款也能变高级 针对赶时间的上班...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场明明是士兵拼死抵抗的战斗 却被自家政府当成耻辱来对待 这...
北京时间昨夜今晨,ATP/WTA1000辛辛那提站继续进行。男单赛场:在第三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