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乌克兰为何被称为“败家子”?3次关键转让,帮中国军工大突破!

发布日期:2025-07-10 14:57点击次数:89

许多人认为乌克兰是个“败家子”,因为他们把苏联遺留下来的东西几乎卖得差不多了。为了金钱或是安全保障的承诺,乌克兰几乎是“什么都愿意卖”。

对乌克兰人来说,这可能真的是个“败家子”的举动,不过对我们来说,未必有什么不好。毕竟乌克兰卖给我们不少武器装备和相关产品,甚至还进行了不少技术转让,派专家来中国帮忙“指导”,这可让咱们的军工实力大大提升。

归纳一下,乌克兰给我们转让的技术和装备中,有“三大技术”是特别关键的,这些真是让咱们的军工能力提升了足足近20年。

苏联解体的时候,俄罗斯是继承了大部分苏联的资产,而乌克兰则紧随其后,成为继承苏联遗产第二多的国家。

对乌克兰的老百姓而言,政府就像个“败家子”。这点“遗产”,能卖的就卖,能拆的就拆,差不多都“嚯嚯”没了。剩下的在俄乌冲突中也都“打光”了。

像前苏联的安东诺夫设计局造的安-225“米莉亚”超大型运输机,总共只造了两架。一号机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二号机还没搞定,结果苏联就解体了。这两架飞机都在苏联解体的时候“趴”在了乌克兰。

不过,2022年3月,“米莉亚”一号机被炸毁了。有传言说,乌克兰是为了防止这架飞机落入俄罗斯手中,干脆自己动手炸了,这可让许多军迷心痛不已。

不过,乌克兰手里的“苏联遗产”里,也有些找到了“好归宿”,像“瓦良格”号航母就不错。

“瓦良格”号航母是库兹涅佐夫级的第二艘,在乌克兰黑海造船厂的时候,由于苏联解体,航母建设半途而废,只能搁置。

到了1999年,乌克兰把“瓦良格”号这个还未完工的航母卖给了中国,毫无疑问,这个决定大大推动了中国航母的建造进程。

有些人觉得,中国花了2000万美元,只买了个“瓦良格”号的空壳,这简直就是个“赔本买卖”。

权威资料表明,乌克兰并没有将“瓦良格”号的完整图纸卖给我们,航母上的动力系统也被全部拆除。我们既没拿到图纸,也没得到37MW的乌制TV-12涡轮机。

不过,这对我们航母制造事业的推进可没啥影响,还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就现有的资料来看,我国的专家虽然手里没有图纸和其他必需的资料,但根据“瓦良格”号上的一些痕迹和实物情况,他们成功推导出了增压锅炉技术,并且研制出了国产TB12蒸汽机轮。

说到“瓦良格”号,尽管它只是个“空壳”,可毕竟是航空母舰的“空壳”,有了这样的基础,咱们航母的发展可真是走了快车道。不提改造“瓦良格”,咱们还攻克了不少技术难关,这不仅让我们迅速拥有了第一艘航母,也让国产航母的建造提速不少。

据媒体报道,2005年,中国向乌克兰采购了俄罗斯苏-33原型机T-10K,随后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歼-15舰载机。

虽然乌克兰卖给我们的其实是苏联的装备和技术,但得承认,这些技术也是从乌克兰那儿获取的,客观上讲,他们还是为我们提供了帮助。

另外,俄罗斯的媒体也提到,乌克兰的专家还协助中国建造了类似“尼特卡”的地面训练设施,专门用来进行舰载航空兵的训练。

“瓦良格”号是乌克兰卖给我们的,大家都知道这个产品,其实可以说乌克兰把“航母制造”技术的一部分转让给了我们。不过,除了“瓦良格”之外,乌克兰还向我们出售了不少其他的东西呢。

举个例子,早在2006年,《亚太防务报道》还有《简氏防务周刊》就发过相关报道,说中国和乌克兰在气垫登陆艇的燃气轮机技术上达成了合作。

外媒指出,因为那时我国在舰艇燃气轮机的自主生产技术上有些欠缺,所以发展大型气垫登陆艇的步伐一直不快。为了尽快掌握这项技术,我国对“鳝鱼”级和“野牛”级气垫登陆艇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寻求与俄罗斯或乌克兰的合作。

不过,这两款气垫登陆艇是俄罗斯和乌克兰联手开发的,所以有媒体指出,无论我们想跟谁合作,想要获得这两种装备,都得得到两国的同意。

外媒提到,中国那会儿已经和乌克兰达成了买“鳝鱼”级气垫登陆艇设计资料的协议。不过,因为中国之前还没自己生产或应用过燃气轮机,所以这玩意儿成了“关键”。

在2006年4月,媒体爆料乌克兰愿意把M-70型燃气轮机的制造资料交给中国,还计划和中国一块儿造“鳝鱼”级和“野牛”级气垫登陆艇。乌克兰主要负责“动力单元”的部分,这无疑会增强中国的军工业实力。

除了M-70以外,我国还从乌克兰买了不少燃气轮机,像是M-80型燃气轮机,也就是GTD25000型燃气轮机。

这是一种专门为大型舰艇设计的燃气轮机,四台这样的燃气轮机就能让一艘十万吨级的航母启航。

起初,我国的驱逐舰搭载的是美国产的燃气轮机,但中美关系的蜜月期没持续多久,美国又开始对我国实施制裁和限制,得不到这些燃气轮机后,我们只好寻求与乌克兰的合作。

虽然GTD25000型燃气轮机当时存在不少问题,但考虑到我们的舰艇正处于建设阶段,最终还是决定买了10台回来。

除了蒸汽轮机以外,2008年,俄罗斯还指责乌克兰的一家工厂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对RD-33发动机进行了大修,企图将RD-33-2S发动机的技术出售给中国,并协助中国进行仿制。

《简氏防务周刊》的一篇报道提到,中巴联手研发的“枭龙”战斗机用的正是RD-33的改良版——RD-93发动机。他们认为,只要中国得到乌克兰的支持,迅速仿制RD-93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过,乌克兰方面对此表示否认,他们强调自己在维护和大修RD-33发动机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根本不需要“获得许可”。

撇开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纷争不谈,中国确实从乌克兰吸收了不少技术,这对我国的军工进步有着不少积极影响。

在导弹领域,我国也从乌克兰引进了不少技术,这推动了咱们导弹的进步。例如,我国曾大量采购了乌克兰升级版的R-27空空导弹和R-73空空导弹。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处于一个比较棘手的外部环境,于是决定引进苏-27战斗机,并买入了R-27中距空空导弹。

可这款中距空空导弹,说白了就是一款“加大版的无制导火箭”,还是被俄罗斯“附赠”的。

起初,我们对R-27的缺陷一无所知,不过在察觉到问题之后,我们就从乌克兰引进了他们自己研发的升级版R-27。

这款升级版的R-27是乌克兰阿尔乔姆公司搞的。在苏联解体后,许多曾在前苏联闪电设计局工作的乌克兰工程师回国,纷纷加入了阿尔乔姆公司,这让公司迅速增强了研发实力。

阿尔乔姆公司很快就对R-27空空导弹进行了升级,不仅把导弹的射程给扩大了,还通过新增主动导引头,让R-27的打击更为精准。

有资料显示,阿尔乔姆公司当时希望“跳过中介”,直接将产品销售给中国,但他们关于中国客户的所有信息,其实只是一本《中国空军》杂志。

最终,阿尔乔姆公司派了一位经理亲自到北京,通过乌克兰大使馆联系上了我们相关的部门,表达了出售他们升级版R-27空空导弹的意愿。

之后,中国从乌克兰购买了数百枚R-27空空导弹,至今仍在服役。

R-27的升级版不仅修复了俄罗斯版的不足,还帮助我国减少了对俄制导弹的依赖。

我国的科研团队在R-27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了国产霹雳-12中程空空导弹。

霹雳-12的射程不仅更远,制导技术也更为先进,提升了导弹的击中率。

从这个方面说,我国的军工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乌克兰的支持也是不可忽视的。

除了这些重要的技术转让外,中国和乌克兰在ARJ21喷气支线客机、改进版运-8运输机等领域也展开了合作。可以说,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里,乌克兰对我们军工实力的提升确实提供了不少支持。

这可不是出于乌克兰的“好心”,而是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一边有资金,一边急需资金。而且,咱们都知道,乌克兰离中国远着呢,俄罗斯也认为,中国的军力上升,对乌克兰不会构成啥“威胁”。

所以,这就是双方各自拿到好处的合作关系。虽说乌克兰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为我们提供了支持,但咱们也不需要因此就对乌克兰心怀感激,更不用在俄乌冲突的问题上站在乌克兰那一边。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