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孤独的球手: 当网球不再带来快乐

发布日期:2025-07-04 11:49点击次数:122

2025温网首轮,3号种子兹维列夫时隔六年再遭大满贯一轮游。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德国名将首轮爆冷出局后的一番话,远比比赛结果更令人揪心:“我有时会感觉很孤独。我的精神状态很差...做任何事都缺乏快乐。”这不是一个运动员关于技战术的检讨,而是一个年轻人对生活意义的迷茫告白。

兹维列夫的困境折射出职业网球残酷的一面。这项运动将青少年时期的天才们早早推上职业舞台,给予他们掌声、金钱与光环,却很少教会他们如何处理随之而来的孤独与压力。当兹维列夫坦言“即使赢球时也感受不到快乐”,当西西帕斯首轮退赛后暗示可能考虑退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代球员的集体低迷,更是职业体育体系下个体心灵的困境。这些年轻人从小被训练如何击球、如何跑位,却很少有人教他们如何在胜利后不迷失,在失败时不崩溃。

90后球员群体确实面临着特殊的历史困境。他们成长于三巨头(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的阴影之下,当终于等到巨头们老去时,却发现阿尔卡拉斯、辛纳等更年轻一代已经迎头赶上。梅德韦杰夫、西西帕斯、兹维列夫这一代成了夹缝中的一代,既无法像前辈那样开创王朝,也不像后辈那样拥有无限可能。这种“历史中间物”的处境,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职业网球的全球巡回赛制本质上是反人性的。球员们每年有近40周漂泊在外,住着不同的酒店,身处不同的时区,身边只有教练团队这个小圈子,疫情时期的隔离政策更加剧了这种孤独。当兹维列夫说“感觉生活中很孤独”时,他道出了巡回赛中许多球员的共同感受。网球是一项个人运动,但并不意味着运动员就该承受如此沉重的心理代价。

兹维列夫考虑寻求心理治疗的表态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长期以来,职业体育界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使许多运动员不敢公开谈论自己的困扰。事实上,顶尖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远比公众想象得普遍。从大阪直美到兹维列夫,越来越多球员开始打破沉默,这或许能推动职业网球体系建立更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

当我们谈论90后球员难成大器时,或许应该反思我们对成功的定义是否过于狭隘。在一个产生过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这样传奇人物的时代,评判标准被扭曲了。不是每个优秀球员都必须赢得大满贯,正如不是每个优秀作家都必须获得诺贝尔奖一样。兹维列夫们已经达到了绝大多数职业球员难以企及的高度,他们的价值不应仅仅由冠军数量衡量。

兹维列夫的孤独告白提醒我们,在关注比赛胜负之外,更应该看到运动员作为人的一面。当网球不再给球员带来快乐,或许整个体系都需要反思:我们是否把太多期望压在了一些年轻人肩上?在追求精彩比赛的同时,我们是否忽视了那些创造精彩的人的心理需求?

体育的本质是人的活动,而人需要的不只是胜利和掌声,还有理解与共鸣。也许,当职业网球学会更好地照顾球员的心灵时,我们才能看到更持久、更健康的精彩表现。在那之前,让我们给予这些敢于袒露脆弱的球员多一些宽容——他们不仅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战,也在为我们共同的人性而战。(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Mei )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